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胶辽官话极比句对比研究(4)

来源: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10: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S3“比较点+没+SJ+比得过+ST”在胶辽官话中使用频率较低。“比得过”主要用于辽宁登连片的大连西岗区、瓦房店、岫岩满族自治县、东港和盖桓片的宽甸

S3“比较点+没+SJ+比得过+ST”在胶辽官话中使用频率较低。“比得过”主要用于辽宁登连片的大连西岗区、瓦房店、岫岩满族自治县、东港和盖桓片的宽甸满族自治县。辽宁登连片的大连沙河口区、中山区和盖桓片的大石桥、盖州、丹东、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山东境内的胶辽官话多用“比得上”。

(四)三类极比句在胶辽官话中的分布小结

表1为三种极比句在胶辽官话中的使用情况,“+”表示该方言存在这种类型,“-”表示该方言中不存在这种类型。

表1 三类极比句在辽宁和山东胶辽官话的使用情况Ⅰ型Ⅱ型Ⅲ型山东地区登连片烟台、威海、荣成、龙口、文登青莱片莱州、日照、青岛、潍坊+荣成、龙口S1用“没”;文登用“没有”S2普遍使用+莱州、青岛、潍坊S1用“没有”S2普遍使用++S1普遍使用S1普遍使用烟台、威海用S2S2用“比不上”烟台、威海用S3下的S3’S3用“比得上”++S1普遍使用S1普遍使用日照、青岛、潍坊用S2S2用“比不上”青岛、烟台、潍坊用S3下的S3’S3用“比得上”辽宁地区登连片盖桓片大连沙河口区、中山区、甘井子区、西岗区瓦房店、金州、普兰店、岫岩满族自治县、长海县、东港盖州、大石桥、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S1不使用S2用“没有能”+S1不使用S2使用“没有能”+S1不使用宽甸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使用S2用“没有”;大石桥、丹东两个都用;盖州、丹东、桓仁满族自治县比较标记用“比上”++S1普遍使用S1普遍使用S2普遍使用西岗区S2用“比不过”S3式普遍使用;甘井子区用“还得看”西岗区S3用“比得过”++S1普遍使用S1普遍使用S2普遍使用瓦房店、岫岩S2用“比不过”用S3,且省略“比较结果”瓦房店、岫岩、东港S3使用“比得过”++S1普遍使用S1普遍使用S2普遍使用S2使用“比不过”使用S3,且省略“比较结果”宽甸满族自治县S3使用“比得过”;其他用“比得上”

从表1可以看出,辽宁和山东胶辽官话极比句的共性和差异。从总体来看,虽然三类极比句式在两省的胶辽官话中都有使用,但在具体形式和使用频率方面存在差异。

第一,Ⅰ型下的S1“没有+A+起+ST+的。”是山东独有的形式,辽宁胶辽官话中不存在此形式,这是区别两地极比句式的显著特征。S2“没有+赶上+ST+A”在山东胶辽官话使用频率不及辽宁胶官话。在辽宁境内S2式的否定词也存在分布差异,辽宁登连片用“没有能”的频率高于盖桓片。比较标记上,辽宁的盖桓片更倾向使用“比上”。

第二,Ⅱ型在辽宁和山东胶辽官话的使用频率都是最高的。但是Ⅱ型下的三种形式在使用频率上存在差异。Ⅱ型下的S2在两地的使用频率不高,且两地在S2的比较标记搭配上存在差异:辽宁地区习惯将“数”与“最”进行搭配,而山东青莱片习惯单说“数”而无“最”。S3的两种变式在两地的胶辽官话中使用频率差异较大:辽宁胶辽官话更倾向使用S3基本式,而山东胶辽官话更习惯使用S3’。

第三,Ⅲ型下的S1“SJ+比+ST+都+A”使用频率,辽宁高于山东。S2和S3主要在比较标记的使用上存在差异。总体来看,S2的比较标记“比不过”在辽宁境内胶辽官话中使用频率高于山东地区。S3式的比较标记在辽宁的登连片使用“比得过”,而山东胶辽官话使用“比得上”。

三、结语

本文从整体上总结了胶辽官话极比句的语序系统,并揭示了极比句在山东和辽宁两地方言点中的使用状况。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胶辽官话极比语序类型和介词类型形式较少,可以被分为三大类八小类。从大类看分别为:“没有”字句、“最”字句和“比”字句。我们还发现辽宁和山东境内的胶辽官话极比句存在着共性和差异。但总体来看,共性方面较多,三类极比句在两地都是存在的。此外,胶辽官话三种类型极比句的肯定形式表达的是比较主体SJ更具有比较结果A的特征,而否定形式更倾向于比较基准ST更具有比较结果A的特征。

我们还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将胶辽官话极比句式与山东境内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和辽宁境内东北官话中的极比句式进行比较,发现极比句研究是四种官话比较句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类,且胶辽官话极比句研究成果数量远高于其他三种官话的研究数量。因此,胶辽官话极比句式的描写和解释对研究山东和辽宁境内其他官话的极比句式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学者不仅可以从共时平面探讨胶辽官话极比句式的类型及分布情况,还可以从历时平面出发,追溯明清时期胶辽官话极比句的使用状况和演变过程。

文章来源:《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lnszxb.cn/qikandaodu/2021/0320/892.html



上一篇:辽宁地名的形态结构与基本特点
下一篇:新形势下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