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乱世不辍修志业民国时期的修志新特点及辽宁官

来源: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1 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修志是我国绵延千载的优秀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对史志工作高度重视,提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①李克强总理也曾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

修志是我国绵延千载的优秀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对史志工作高度重视,提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①李克强总理也曾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②地方志编修工作经历了由简单到深入,逐渐走向定型的发展过程。辽宁地区“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这一区域的文明就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③辽宁地区的官修方志编纂事业到了民国,迎来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甚至出现了乱世修志的高潮。

一、民国时期的修志政令

民国时期,内忧外患,局势动荡不安,混乱的局势也一定程度影响到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但难能可贵的是,国家对官修方志事业还是比较重视的,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层数次饬令全国修志,民国3 年(1914)北洋政府教育部就咨令全国各地编修乡土志,一作为学校教材,二供新成立的清史馆征用。民国6 年(1917)北洋政府内务部和教育部一起通令全国各地作好续修志书的工作。1928 年,国民党政府继续提倡修志。民国18 年(1929)12 月,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呈奉行政院转奉国民政府令颁发《修志事例概要》,④该《概要》的内容共分为22 条,其中对修志机构的设置、志书的内容、纲目、编修方法、审核办法及文字表述、印刷等作了详细规定。如要求各省建立通志馆负责修志,要求舆图由专人采用最新科学方法绘制,要编入有重要价值的照片和统计表;要据实编入天时人事和发现异状,以供科学研究,但不得稍涉迷信,以期落实修志机构,提高志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修志事例概要》的颁布,反映了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方志编修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近代方志编纂思想的进步。《概要》对旧方志中宸翰、烈女、祥异等体现封建糟粕的内容持摒弃态度,强调不得迷信,还提出不强求一律,也未制定统一类目,以今天来看,其修志精神是有进步意义的。《修志事例概要》的颁行,对推动全国各地修志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修志热潮。

抗战时期,国家极为困难,但依然没有放松对修志工作的指导,民国33 年(1944),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公布《地方志纂修办法》,⑤该《办法》共有9 条,规定地方志书分为省志、市志、县志三种,省志规定30 年一修,市县志15 年一修,两年后,国民党政府又重新颁布了《地方志书纂修办法》,⑥规定凡未设立修志馆的省、市、县应设立文献委员会,负责修志工作。《纂修办法》还对方志中的地图、照片、表格、大事记的内容和形式作出明确要求,大体上是在1929年颁行的《修志事例概要》基础上充实而成的。同时,还颁布了《各省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对负责地方志纂修的机构——文献委员会的组织、任务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该《组织规程》确定了方志编纂机构的组织建设,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修志工作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民国时期的修志新特点及其不足

民国前后38 年,是我国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是中国社会面临转折的时期,旧有的思想观念逐渐被打破,新的思想观念逐渐建立,这些深刻的变化也反映到修志之中,使得修志工作出现了一系列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民国时方志的纂修在科学性、系统性上要强于前代,如国民党政府数次颁布的关于方志编修的法规制度,明确将志书种类定位为省、市、县三级;在纂修时间,规定省志为每隔30 年,市、县志为每隔15 年续修一次;在组织领导方面,规定在各级的政府领导下,业务上归统计文献委员会指导,具体的修志工作在三级修志馆的组织下进行运作;在志书的体例、内容和出版、印刷等方面作出了14 项要求,还规定志稿必须经审定后方可付印;新的方志志书出版后需分送行政院、行政部、国防部、教育部、中央图书馆和有关部门备查、备案。

三、民国时期辽宁官修方志事业的发展

民国前期,辽宁地区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辽宁地方政府对修志工作也一直比较重视,从1916 年到1931 年十余年间,辽宁地区的省、县两级地方政府及辽宁省的修志主管部门先后发出了各类修志函件多达40件。其中仅1926 年到1928 年,奉天省长公署就曾连续三次下发《训令各县迅即编辑县志》《训令申斥未送志书各县》《训令催各县具报修志情形》,要求各县迅即设馆修志。明确要求全省各县迅即设馆修志,不得延误。正是在国家和辽宁省两级政府的严格督办之下,民国时期出现了辽宁修志事业的高潮期,自1912年至1945年底,辽宁编修省、市、县三级志书及各类专志250 余种。⑦

文章来源:《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lnszxb.cn/qikandaodu/2021/0311/800.html



上一篇:辽宁省小剧场戏剧发展现状与思考
下一篇:辽宁各民族民间文艺互鉴互补发展之路基于文化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